新闻
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动态 >

铺设鱼虾养殖防渗膜,对养殖效率有这些关键影响

鱼虾养殖中,防渗膜的铺设不仅是基础防渗措施,更直接影响养殖全过程的效率与收益。通过优化水质、稳定环境、减少病害等作用,防渗膜能为鱼虾生长创造有利条件,从多维度提升养殖效率。

一、优化水质调控,降低管理成本

减少水体渗漏与养分流失

防渗膜能阻断池水与土壤的直接接触,避免水体通过土壤缝隙渗漏,减少补水频率与水量消耗,降低供水成本。同时,池水养分(如饲料残饵分解的有机物、藻类所需的氮磷元素)不易渗入土壤,能维持水体营养平衡,减少肥料、益生菌等调控产品的投放量,降低水质调理成本。

简化清塘与水质维护

防渗膜表面光滑,池底杂物(残饵、粪便、死藻)不易附着且清理便捷,清塘时无需大量开挖淤泥,减少人力与设备投入,缩短清塘周期(传统土池清塘需晾晒、消毒多道工序,防渗膜池可快速完成清理)。此外,防渗膜池水体不易受土壤中重金属、有害微生物污染,水质稳定性更强,减少因水质波动导致的鱼虾应激,降低水质应急处理成本。

二、稳定养殖环境,提升鱼虾存活率

维持水温与溶氧稳定

防渗膜(尤其黑色防渗膜)能减少土壤热量吸收与散失,在低温季节可减缓水温下降速度,高温季节通过遮光减少水体吸热,帮助维持适宜水温范围,避免水温剧烈波动影响鱼虾摄食与生长。同时,稳定的水质环境能减少藻类大量死亡(藻类死亡会消耗溶氧、释放毒素),维持水体溶氧水平,降低增氧设备的运行负荷与能耗。

提供安全生长空间

防渗膜池池壁与池底平整,无尖锐杂物、洞穴,能减少鱼虾因碰撞、钻穴导致的机械损伤,降低感染病害的风险。此外,防渗膜能阻断土壤中有害生物(如寄生虫、敌害生物)进入水体,减少敌害对鱼虾苗种的侵害,尤其对虾类、鱼苗等脆弱品种,能显著提升存活率。

三、减少病害发生,降低损失风险

阻断土壤传播病害

土壤中可能存在的病原菌(如弧菌、真菌)、寄生虫卵,易通过水体渗透进入传统土池,引发鱼虾病害。防渗膜能物理隔离土壤与池水,切断这一传播途径,减少病害发生概率。同时,防渗膜池清塘更彻底,能有效杀灭残留的病原生物,降低次年养殖的病害复发风险。

降低药物使用成本

病害减少直接降低渔药(消毒剂、抗生素、驱虫药)的使用量,不仅减少药物采购成本,还能避免药物残留对鱼虾品质的影响,降低因药物超标导致的产品滞销风险。此外,少用药的水体环境更符合生态养殖要求,有助于提升鱼虾生长速度,缩短养殖周期。

四、提升生产操作效率,缩短养殖周期

便于精准投喂与监测

防渗膜池池底平整,投喂的饲料不易沉入土壤缝隙,能减少饲料浪费(传统土池饲料浪费率较高),同时便于观察鱼虾摄食情况(如摄食速度、剩余饲料量),精准调整投喂量,避免过度投喂导致水质污染。此外,光滑的膜面让水下观察(如鱼虾生长状态、病害迹象)更清晰,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。

加快起捕速度与效率

起捕时,防渗膜池无淤泥阻碍,拉网、排水起捕更顺畅,能减少鱼虾在起捕过程中的损伤(淤泥中挣扎易导致体表擦伤),同时缩短起捕时间,降低人力投入。尤其对高密度养殖的鱼虾,高效起捕能减少应激反应,提升商品鱼的鲜活度与市场价值。

铺设鱼虾养殖防渗膜对养殖效率的影响,贯穿水质管理、环境稳定、病害防控到生产操作全流程。通过降低成本、提升存活率、缩短周期,防渗膜能为养殖者创造更优的收益空间。实际应用中,需结合养殖品种(如虾类、常规鱼类)、养殖模式(如高位池、精养池)选择适配的防渗膜类型(如糙面、黑色膜),并规范铺设与维护,才能最大化发挥其对养殖效率的提升作用。若对不同养殖场景下防渗膜的选择与应用有疑问,可在评论区交流探讨。


铺设鱼虾养殖防渗膜,对养殖效率有这些关键影响

上一条 温度变化对鱼塘防渗膜施工的影响
下一条 没有了

咨询热线

1832548952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