雨季铺设藕池防渗膜,易受雨水浸泡、基面泥泞、材料受潮等问题影响,导致铺设质量下降、后期渗漏风险增加。需提前做好针对性准备,规避雨季施工短板。以下梳理核心准备工作,确保铺设顺利推进。
一、基面预处理:筑牢 “防涝抗滑” 基础
1. 排水系统提前搭建
在藕池周边及内部开挖临时排水沟(沟宽、深度适配排水量),沟底铺设透水土工布 + 碎石(防止泥土堵塞),确保雨水能快速排出,避免基面积水;
对池底低洼处,设置集水井(配备抽水泵),安排专人值守,及时抽排积水,防止基面长时间浸泡变软(软基易导致膜材铺设后沉降、褶皱)。
2. 基面清理与加固
彻底清理基面碎石、杂草、树根等尖锐杂物(雨季杂物易被雨水覆盖,需人工逐片排查),对嵌入基面的硬物挖除后,用素土回填并夯实(避免雨水冲刷形成凹陷);
若基面为砂质土(易流失)或软土(易沉降),需提前铺设土工格栅加固,格栅搭接处用 U 型钉固定,再覆盖薄土压实,增强基面抗滑、抗沉降能力,避免雨季铺设时膜材随基面变形。
3. 基面干燥度把控
铺设前检测基面含水率(用手抓握基面土,松开后不黏手、不散团为宜),若含水率过高,需铺撒生石灰或干沙土吸湿,或用鼓风机吹干局部潮湿区域;
禁止在泥泞基面上铺设膜材(易导致膜材污染、贴合不紧密,后期出现空鼓),需待基面达到干燥标准后再施工。
二、材料防护:避免 “受潮受损”
1. 膜材存储防潮
膜材进场后,存放于地势高、通风好的防雨棚内(棚底铺垫木板 + 土工布,隔绝地面潮气),膜材堆叠高度不宜过高(避免底层膜材受压变形),每卷膜材用塑料膜包裹严密(防止雨水渗入);
铺设前开封膜材,需检查表面是否受潮、发霉(雨季空气湿度大,易滋生霉菌),若有受潮需晾干后再使用(受潮膜材焊接时易出现气泡)。
2. 辅助材料防护
焊接用的焊条、密封胶等,需存放在密封箱内(内置干燥剂),避免受潮影响黏结、熔合效果;
固定用的沙袋、U 型钉,提前堆放在防雨区域,沙袋需用塑料膜覆盖(防止雨水浸泡增重、结块,影响临时固定效果)。
三、设备与工具准备:确保 “雨中能用”
1. 焊接设备防潮调试
双轨热熔焊机、挤压焊枪等核心设备,提前进行防潮处理(设备外壳包裹防水布,电线接头处缠绕防水胶带),并在防雨棚内试机(确保通电正常、参数稳定);
配备备用发电机(雨季易停电)、备用焊枪喷嘴(避免雨中更换延误工期),将设备放置在垫高的木板上(远离地面潮气),禁止直接放在潮湿地面。
2. 辅助工具适配
准备防雨工具:如便携式遮阳棚(焊接时遮挡雨水,避免雨水滴落在焊缝上影响熔合)、防水手套(保护施工人员手部,同时避免手汗污染膜材搭接边)、干抹布 / 吸水海绵(及时擦拭膜材表面雨水、潮气);
携带 pH 试纸(检测雨水是否为酸雨,若 pH 值过低,需用清水冲洗基面后再铺设,避免酸性雨水腐蚀膜材)。
四、施工计划与安全预案:应对 “突发降雨”
1. 灵活调整施工节奏
提前关注天气预报,选择连续无雨或小雨间隙施工,合理规划每日铺设面积(避免雨天未完成铺设,膜材暴露淋雨);
制定 “分段施工、及时收尾” 方案:每天铺设完成的膜材,需立即用沙袋临时固定,焊接完成的焊缝及时覆盖土工布保护(防止雨水冲刷),未铺设的膜材重新密封存放,避免淋雨受潮。
2. 安全防护提前到位
施工区域设置警示标识(如 “小心滑倒”“禁止非施工人员入内”),基面潮湿区域铺设防滑垫(或撒草木灰),防止施工人员滑倒;
施工人员配备雨衣、雨靴等防雨装备,禁止在雷雨天气进行焊接作业(避免触电风险),遇突发大雨需立即停止施工,切断设备电源,将膜材、工具转移至安全区域。
五、质量预控:提前规避 “雨季隐患”
1. 试焊验证参数
铺设前在废膜上进行试焊(模拟雨季潮湿环境),调整焊接温度、速度参数(雨季需适当提高温度、减慢速度,确保膜材充分熔合),试焊后用真空检测仪检测焊缝密封性,确认参数适配后再正式施工;
焊接时安排专人清理搭接边雨水、潮气(用干抹布擦拭后,用热风枪快速吹干),确保搭接面 “无油、无潮、无杂质”。
2. 应急修补材料准备
提前裁剪备用膜材补丁(与主膜材同材质)、备好挤压焊枪,若铺设中膜材不慎被雨水冲刷的杂物划伤,可及时修补,避免隐患扩大;
对焊接完成的焊缝,若遇雨水浸泡,需待干燥后重新检测密封性(雨季焊缝易因潮气出现隐性漏点),确保无渗漏后再进行后续回填。
雨季铺设藕池防渗膜的核心准备原则是 “防涝、防潮、防滑、应急”,需围绕基面、材料、设备、安全多维度发力,将雨季不利因素提前化解。施工中需灵活应对天气变化,不盲目赶工,确保每一步操作符合质量标准,才能保障防渗膜长期稳定发挥作用。若遇持续大雨或复杂基面,建议暂停施工,待天气好转后再推进,避免因抢工期留下渗漏隐患。